昨日,厦门第二东通道首件预制墩台成功完成对接安装,本项目由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承建,是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在我市承建的第七座跨海通道,随着第二东通道以及第二西通道建成后,我市将形成“五桥两隧”的跨岛交通格局,有效缓解我市进出岛车辆通行压力。
“大国重器”组队亮相:参建过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昨日11时56分,现场鞭炮齐鸣,随着中交一航局厦门第二东通道A3标段项目部副总经理李建如朝着对讲机宣布:“吊装开始。”4000吨起重船“一航津泰”的吊臂绳缓缓拉直,“5号转舵、1号转舵、1号偏一点。”随着现场指挥员的指令,经过20分钟的起吊,墩台离船面越来越高,已有2.5米的高度。
李建如介绍:“今天的作业分为吊具起吊、墩台起吊、墩台对位、吊具拆除4个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墩台吊起后,会经过精准定位,对接到6根钢管复合桩顶部,然后将整个墩台落在4根角桩的三维千斤顶上,最后会把顶部用于吊装的临时结构拆除,就算整个墩台正式吊装完成了。”15时16分,经过3个多小时努力,墩台吊装作业顺利完成。
据悉,在后续的施工中,项目部将借助三维千斤顶,完成墩柱的精确调整,实施特殊工艺,把墩台与桩基连成整体。待45天后完成钢套箱拆除工序后,厦门第二东通道的桥墩就将牢牢地矗立在厦门东部海域汹涌的波涛中。
除了4000吨级的“一航津泰”,全回转700吨起重船“天威号”以及双独立系统混凝土拌合船“天砼号”也出现在现场。这些重量级船机设备都参建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算得上是中交一航局核心装备群的又一次集体亮相。
预制墩台35座,两三个“积木”拼一个桥墩
此次海上安装的H20墩台由三节组成,分别为下节墩台、中节墩身、顶节墩帽,总高度40.8米,本次安装的是H20下节墩台,该节墩台于6月28日在中交一航局A3标墩台预制场完成预制,含承台高达22米、重约2200吨,于11月15日自预制场存放区通过内部轨道顶推50米至出运船舶上,再通过海上运输2.5公里,到达未来厦门第二东通道桥梁中间部分的H20号墩位附近。到达墩位附近后,在昨天上午开始吊装,吊装开始时,起吊船将墩台吊起一定高度,运输船舶横向离开现场,起吊船等运输船“让路”后,向前推进一段距离到达指定点位开始墩台对位及吊具拆除。
中交一航局厦门第二东通道A3标党工委副书记邓湘波介绍,厦门第二东通道跨海桥梁段下部墩台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方案,上部箱梁采用工厂焊接拼装、大节段吊装的钢箱梁方案,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国内第二个、我省首个采用竖向干接缝匹配预制工法的跨海桥梁项目。工程跨海段桥梁全部采用分节预制墩台加全孔厂制钢箱梁的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拼装的现代装配式施工。简单来说预制墩台好比是积木,两到三个积木能拼成一个桥墩,积木会在岸上做好,然后运到海上搭积木。
邓湘波说:“厦门第二东通道工程共需预制墩台35座,之所以选择先装20号墩台仅仅是因为它的桩基先完工了,今天的成功吊装将为后续施工带来成功的样板。”
工艺达毫米级,创新设计了移动导向架
据悉,支撑第二东通道桥墩底座的是六根打入海底岩层的钢管复合桩。要保证墩台能够准确对位安装,除了预制墩台的对接孔位要求精准外,对支撑墩台的6根钢管复合桩在海中的施工精度也有极高的要求。
在前期试验过程中,标段技术团队为克服大潮差、浅覆盖层、岩层强度高、起伏大等困难,创新地设计了三层可伸缩式移动导向架,这套装置就像三双大手牢牢地抱住下沉的钢管桩,并能根据潮水的高度以及沉桩过程中的偏差进行有效调整,确保了每根钢管复合桩的竖直度。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介绍:大型预制构件要在海上完成拼装,需要施工技术团队设计专用定位架,使桥墩竖向精度控制在7毫米范围之内。同时利用干接缝印模定位工艺,把干接缝顶面平整度控制在2毫米之内。
另外,船舶自动锚缆系统的研发和运用,有效地控制了桩位的精准度,为此次预制墩台高质量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层可伸缩式移动导向架工艺也荣获了中国公路学会“微创新”银奖。
厦门第二东通道
厦门第二东通道,是我市进出岛交通网络规划中重要的跨海通道之一,是我市第七条桥隧跨海通道。项目西起枋钟路与金尚路交叉口,接在建第二西通道本岛连接线,以隧道方式下穿现有枋钟路,向东以桥梁方式跨厦门东海域,终于翔安大道,接已建翔安南路刘五店互通,全线在环岛东路、滨海东大道、翔安西路、刘五店4处设置互通,全长约12.4公里,其中厦门岛段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约4.5公里,翔安段长约4.8公里。
项目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辅道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计划建设工期36个月,力争30个月完工,2022年前后通车。
“五桥两隧”
五桥两隧即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在建)、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在建)。
(网址链接:http://epaper.xmnn.cn/xmrb/20201117/)